地址:青島寧夏路288號青島軟件園G2號樓20層
電話: 0532-85922957
郵編:266071
傳真:0532- 85938911
服務熱線:4001-598-598
在興國永磁磁浮技術工程試驗線上,紅白色調的“興國號”磁浮列車正穿梭其中,目前已進入車輛調試的關鍵階段。這一項目由中鐵六院作爲聯合體牽頭人承建,於2021年2月啓動實施。車輛調試完成後,預計將於2022年7月份正式進入通車實驗階段。
在車輛方面,“興國號”磁浮列車採用懸掛式單軌結構,設計時速爲80公里,其最大特點是首次將永磁磁懸浮技術應用於空軌車輛。在線路方面,試驗線正線全長約0.8km,均爲高架線路,採用單線設計,並預留雙線條件及遠期運營條件。此外,項目採用EPC(設計、採購、施工一體化)模式,充分發揮了設計在整個工程建設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致敬英雄 傳承紅色基因
興國縣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北部,是歷史悠久的千年古縣,更是聞名全國的紅色故土,紅軍縣、烈士縣、將軍縣的稱謂爲人們所熟知。這裏,曾走出過56位共和國開國將軍,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曾經的革命老區,如今已成爲充滿活力、現代開放型城市。然而,不變的是對英雄的緬懷和致敬,以及對紅色基因的傳承。
在“興國號”磁浮列車的外觀設計方面,車身由紅白相間的顏色組成,車頭兩側有56顆星星,寓意爲興國縣56位開國將軍;車身的紅色火炬,則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意。
此外,原材料、技術都誕生於江西這片紅色的土地——稀土資源來自於江西本地、技術出自江西理工大學,因此這個項目又被稱爲“紅軌”項目。
自主產權 帶動產業創新
永磁磁懸浮空軌項目是繼常導磁懸浮、超導磁懸浮之後,發展的又一種新型軌道交通模式,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永磁磁懸浮技術是由江西理工大學於2014年首次提出,在2020年由中鐵六院集團牽頭推動該技術成果實現落地轉化。目前兩者就永磁磁懸浮系統的產業化和技術標準制定開展進一步的研究。
永磁磁懸浮技術覆蓋了永磁材料、軌道交通、人工智能等多個戰略性新興產業,應用了無人駕駛、傳感融合、雲計算等理論和技術。專家表示,永磁磁懸浮空軌項目的開發成功,對於擴大磁性材料應用領域,帶動產業創新升級,培育新興產業集羣具有重要意義。
作爲國內第一條永磁磁浮技術工程示範線,興國永磁磁浮技術工程試驗線建設項目兼具科研創新性、挑戰性和示範性。該項目的順利推進,對於發展永磁產業和紅色旅遊經濟具有重要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優勢突出 適用更多場景
相較於傳統懸掛式膠輪單軌交通,永磁磁懸浮空軌具有非接觸、懸浮運行的特點,爬坡能力更強,也更爲節能;而相較於常導磁浮交通,永磁磁懸浮空軌具有靜態磁場、“零功率”懸浮的特點,無磁污染優勢明顯。
這些的特點,讓永磁磁懸浮空軌不僅適用於城市、景區、機場接駁、商務中心、特色小鎮等常規環境,在沿江、環湖、海邊、高寒、荒漠等困難條件下也能大展身手。
永磁磁懸浮空軌項目,探索了一種能夠適應複雜地形的中低運量品質化、個性化、智能化交通運輸方式,可與地鐵、輕軌互爲補充。這或將成爲“新基建”的重要內容,爲我國公共交通提供一種新的選擇。
文章來源:都市軌道交通網
聲明:轉載此文章,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歡迎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